部队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考试网 > 军转干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 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

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

2010-08-13 09:46:31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军转干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军转干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1],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持续关注【军转干考试频道】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 事物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

  D. 事物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变化

  4.词坛名家乔羽在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乔羽写作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其作品如《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早已深入人心,不慕时尚成经典,不慕时尚成不朽。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B. 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

  C. 艺术创作的规律性是不能变化的D. 艺术创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5.2005年7月4日美国进行了“炮轰”彗星太空实验。这次实验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这说明()。

  A. 意识是与物质同时存在、共同发展的

  B. 意识能够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

  C.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意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

  二、多项选择题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

  C.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鱼商为避免运输途中鱼群因昏迷而死,在水箱内放鲶鱼数尾,因鲶鱼到处乱钻,致使鱼群因惊慌而始终游动,以保持其鲜活。这个事例主要说明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一元论B. 能动的反映论C. 先验论D. 可知论

  5.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B.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 人的本质是自由D.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否认个人价值。()

  2.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3.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是质变,是飞跃。()

  4.国家的实质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

  5.被社会公认的思想就是真理。()

  四、综合分析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寻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

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却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D【解析】这句诗本身的意思是指人虽然静止不动,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天体、地球的运动却不会停止,这种运动是绝对的。从哲学上讲即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相统一。

  3.C【解析】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4.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艺术创作问题的能力。乔羽不去迎合所谓的“时尚”,说明艺术创作具有自身的规律,不能随心所欲。A项不符合题意;B、C项不准确,艺术创作是经过头脑加工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艺术创作规律也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5.C【解析】本题旨在让考生掌握意识的能动作用方面的知识,人类“炮轰”彗星太空实验说明了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A项表述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与物质同时存在的;B项表述不确切,意识就其发展的趋势来说是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但表述为“完全”是不恰当的,意识也需要深化和扩展;D项表述不准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意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二者同时存在、互相渗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2.ABC【解析】拔苗助长违反了客观规律,结果是事与愿违。说明了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事物由产生到发展这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具有客观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还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内因的作用,外因即人的作用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不包含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3.BC【解析】这个事例主要强调外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B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坚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意识能够反映物质是可知论;坚持认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可知论和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5. ABD【解析】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正是在人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人作为现实的、具体的人而存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与社会实践的本质联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自由发展表明了人的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并非人的本质。

  三、判断题

  1.×【解析】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但同时也承认个人价值,并且认为只有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

  2.×【解析】实物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具体存在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是哲学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客观实在性是哲学上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旧唯物主义认为哲学上的物质是实物,是物质形态、物质结构。上述观点混淆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旧唯物主义物质的界限。

  3.√【解析】略

  4.×【解析】从表面上看,国家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但实质上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5.×【解析】(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一种思想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2)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

实践,而不是被社会公认。可见,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

  四、综合分析题

  (1)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是因为真理总是有一个适用的范围,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否则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实现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又是全面的,是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在本题中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合乎常理的,但是这种常理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没有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具体地去分析问题,而是抽象地、绝对地照搬照套常理,所以判断失误。

  (2)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指要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尤其是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也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此题中的守河堤老兵不是固守常规、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突破旧的思维的束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用矛盾的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我们的启示是对待任何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学会从矛盾的对立面双方,一分为二地、多方面、多角度辩证地思考问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 结 束 ]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进入部队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