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军转干 > 军队文职考试 > 备考资料 > 岗位能力 > 2022年安徽文职岗位能力之言语理解试题解答

2022年安徽文职岗位能力之言语理解试题解答

2021-07-20 15:03:06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jdwz/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军队文职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2年安徽文职岗位能力之言语理解试题解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军队文职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文职考试详情请登录【军队文职考试频道】

2022年军队文职的公共科目主要考核报考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公共科目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国防和军队、语音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个科目。

以下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自行车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工夫用在这方面。

C.他有三本曹禺先生的书。

D.是你来做,还是我过去做?

【答案】D

【解析】第一步,A项,“修车”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为“自行车的主人”,也可以理解为“修车师傅”。

第二步,B项,“这”可以有两种理解,指代“搜集史料”,还可以指代“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

第三步,C项,“他有三本曹禺先生的书”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他有三本曹禺先生写的书”,另一种是“他有三本书,是属于曹禺先生的,不是他的”。

第四步,D项无歧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语句表达*歧义句辨析

【难度】中等

2.威慑是一种军事战略,它既可以是宏观的理论,又可以是微观的战法。2003年3月,美国把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的大规模轰炸称之为“威慑战略活生生的实例”,认为“威慑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战略行动。这种战略行动虽然野蛮,但却是一种能迫使敌人屈服的精确战术。”威慑主要是让假想敌人的内心产生恐惧,从而阻止对方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这种恐惧的根源有两个:第一,对手要认可威慑方所具备的实力。很难想象一个弱小的国家能够威慑强大的美国;第二,对手还要相信威慑方动用实力来达到目的的决心。换句话说,对手要确认威慑方的意图。如果对手认为威慑方并不具备真实的进攻性意图,那么简单的展示实力或者言语威胁就毫无意义了。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威慑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

B.威慑方通过让潜在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以达到威慑的目的

C.威慑方真实明确的意图更能给对手带来恐惧

D.威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被威慑方的认知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文段说“威慑是一种军事战略,它既可以是宏观的理论,又可以是微观的战法”,“威慑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战略行动。这种战略行动虽然野蛮,但却是一种能迫使敌人屈服的精确战术”,不能得出“威慑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属于曲解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威慑其实是让假想敌人的内心产生恐惧……事情”,而“让潜在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是让对方产生恐惧的原因,不是威慑的目的,不符合原文,排除B项。C项对应“如果对手认为威慑方并不具备真实的进攻性意图”,选项把“真实的进攻意图”偷换成“明确的意图”,属于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文,排除C项。D项对应“对手要认可威慑方所具备的实力……对手要确认威慑方的意图”,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片段阅读*细节理解

【难度】中等

3.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民决定政党前途。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________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________。

A.超越 无一幸免

B.驾驭 百喙如一

C.凌驾 概莫能外

D.高出 如出一辙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从第二空突破。由“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可知,所填的词语说明古今中外没有例外,A项“无一幸免”指没有人免于灾难,语境没有这个意思,排除A项。B项“百喙如一”指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概莫能外”指一概不能除外,符合语境。D项“如出一辙”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不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将C项“凌驾”代入第一空,搭配得当,语义明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超越:超出,超过。驾驭:①驱使车马行进:这匹马不好;②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凌驾:①超越;压倒;②驾驭。高出:比……高。

【标签】

【知识点】逻辑填空*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难度】中等

4.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文化的教化和积淀,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培养健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的人。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体现在人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等文化心态的确立以及人类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以道德、宗教、艺术、教育等各种生活内容存在,并通过家庭启蒙、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化具有( )。

A.塑造功能

B.濡化功能

C.调节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B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协调各种关系培养人,然后又指出文化通过文化心态的确立和人文氛围的形成塑造人,后文指出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传播,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故整个文段通过不同角度构成并列结构,重在强调文化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双重作用,对应B项“濡化”,指滋润化育。

A项“塑造”对应文段“对于人的塑造”、C项“协调”指“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D项“传播”对应文段“社会和民族的传播和教化”,均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拓展】该题与2018年4月21日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32题相同。

5.下列选项中,对《踏莎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情景交融,呈现出柔婉曲折的美感

B.本词中作者咏赞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荷花无人欣赏的寂寞,也抒写出芳华零落的悲苦

C.作者借荷花比喻自己,寄托了自己满腹才华,却只能在坎坷、落寞中度过一生

D.词作运用双关、拟人等多种手法,既写荷花处境,也咏荷花情怀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词作。该词通过描写荷花处境,借以抒发自己满腹才华,无人欣赏的情感。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出淤泥而不染”属于无中生有。A项、C项和D项均理解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译文: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标签】

【知识点】语句表达*基础知识

【难度】中等

(编辑:liap)
部队考试微信号 部队考试微博号 部队考试社群号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有报考疑惑?微信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华图教育:ht-jdwz
想进入部队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