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军转干 > 军政新闻 > 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

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

2022-02-16 10:30:29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部队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登录【军转干】进行查看。

部队考试资料领取

人生平凡,能有多少波涛巨澜?人生如歌,会有多少辉煌交响?带着养父进京学研科学理论,从内蒙古贫困农村走来的副研究员董永在上校一一

驮起大爱赶太阳

农历大年初四

记者走进了董永在一家

在北京居住的出租屋

董永在89岁高龄的父亲

董栋小步履蹒跚

但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董永在时时在父亲左右搀扶

看着眼前的情景

不由为之动容

……

告别厚重的塞北故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董栋小家庭发生变故,老婆离婚改嫁,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只剩下年迈的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儿时祖孙三代在一起

1979年4月的一天,46岁的董栋小偶然得知,一户农家想把刚出生两个多月的男孩送人,正处于人生低谷的董栋小似乎看到了一束光。他变卖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和大部分粮食,给孩子请了8个月的奶妈。孩子太小,担心活不了,董栋小给儿子起名“永在”,意寓“永远在身边”。

董永在小学毕业照

转眼间,小永在到了上学的年龄,虽日子过得苦些,但父亲毫不犹豫地凑足学费。初中学校离家6公里,董永在拿不出住宿费和伙食费,只好每天起早贪黑步行上学。

下雨天,他就把化肥袋掏两个小窟窿罩在头上;冬天就穿一件白茬羊皮袄,脚上穿着父亲做的千层布鞋。

看着年近六旬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干活,年幼的董永在想:“我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初中三年,他每天点着煤油灯学到深夜。

16岁那年,董永在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旗下营中学。

董永在高一参加演讲

然而,得知这一喜讯的父亲却眉头紧锁,一夜未眠。为了孩子的学费和伙食费,他加班加点拼命干活,结果累倒了。

看着炕桌上的入学通知书,又回头望了一眼床上的父亲,董永在内心百感交集。

夏天的西北,骄阳如同火盆挂在天上,炙烤着黄土地。

年少的永在用单薄的身躯扛起了眼前的苦难。那些日子,每个清晨,他起来给父亲煎药,然后赶着驴车、扛着锄头到地里干农活儿;每个晌午,他回家给父亲和奶奶两位老人做饭,自己紧忙啃几个馒头便匆匆赶回地里;每个傍晚,天黑得几乎看不见路的时候,他才赶车回家……

回想起高中时光,令他印象最深的就一个字——“饿”。

每学期开学前,父亲都会把馒头切片、烘干,董永在用化肥袋装着背走,每天早饭就是馒头片和开水。

董永在高一时

为了吃饱,董永在只能将钱全部用来买馒头,每天等其他同学吃完后他才去食堂,高二下学期的一天,后勤主任发现了这个只买馒头的男生,问他:“为什么光吃馒头不吃菜?”董永在低着头怯生生地说:“家里困难,吃不起菜。”

了解到这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小伙子,学习成绩长期位居文科班第一名,好心的后勤主任向校长反映了他的情况。校长专门给食堂批了一张纸条——从那时起,董永在可以到食堂免费吃二等菜,同时,学费全免!

高三自治区三好学生

对于这样的“馈赠”,他无比感恩,将这些“爱”汇聚成奋发前行的动力,连续三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盟级“三好学生”、内蒙古自治区级“三好学生”,并获得文科班唯一的保送名额。当他第一次站在自己可以抉择的十字路口时,兴奋、喜悦、骄傲!贫寒的他最终选择了免除学费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那一夜,拿着录取通知书,他和父亲喜极而泣。 图片

刚刚入伍的董永在

大学期间,董永在一直勤工俭学。冷饮售卖员、学校水池清理员、水泥工、家教……他骑着自行车几乎走遍了呼和浩特的每个角落,塞北肆虐的狂风吹打着青涩的面庞,他的不屈融入沸腾的血液。

从小就想当军人的他,2001年大学毕业如愿特招入伍,成为武警内蒙古总队包头支队的一名警官。穿上新军装的董永在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这是他多年梦想实现的时刻,也是他第一次拥有一身属于自己的新衣服。

此后,不再为吃穿发愁的董永在,开始拼命工作。先后担任排长、干事、指导员,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勤奋踏实,努力干出好样子。随后,董永在考取了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

父亲在身边心里才踏实

2007年董永在考取了国防大学博士,专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后来武警指挥学院招录青年教员,董永在成功中选,奔波多年的他,终于在天津安顿下来。

2011年春节回家,看着年老体弱的父亲独自生活,董永在决定把父亲接到天津。之后,董永在来到军事科学院原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又将父亲带到北京,住进了军事科学院博士后周转楼。

董永在吉林大学硕士毕业

董永在与父亲在北京临时住处

董永在与父亲在山东威海

董永在的父亲在军科博士后宿舍

北京,对于塞北农村老汉董栋小来说,是一个只听说过而没有来过的地方,董永在学习工作之余就带父亲出去转转。颐和园、天安门、八达岭长城……都留下了他们父子的身影。

2019年,董永在正式调入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工作后,他常被派去参加上级机关和其他单位的课题研究,要长时间离开单位,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请求把父亲带在身边,研究院领导了解情况后同意了他的申请。

如今,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也越来越不利索,董永在每天打饭回家与父亲一起吃饭,晚上给父亲洗脚,每周给父亲洗澡,每月给父亲理发……他说:“我和父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每次坐在父亲身边,心里都会很踏实、很平静。”

董永在与父亲在北京

他收获了比爱更多的东西

从小在苦日子里长大的董永在,更懂得人间情感的重要。小时候,做完功课后他总会帮着父亲干些农活,有人形容他是“学生中的农民,农民中的学生”,不仅会做家常便饭,而且特别擅长做面食,包饺子、烙饼、炸油糕、蒸馒头、做莜面更是拿手。

董永在给父亲做莜面

一路走来,董永在收获了很多善良和爱心,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播撒出去。刚上大学时,奶奶病重花销大,董永在同时打几份工。打扫宿舍楼水房,一天2次,一次1元;周末去工地干活,从白天干到晚上12点,能挣17块钱。

一天,他刚刚领了“工资”,看见食堂门口大家在为一名得了白血病的同学举行捐款活动,他犹豫一下,走到捐款箱前捐了100元。同学们说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怎么捐这么多。董永在说:“钱捐了可以再挣,但生命只有一次。”

后来,做家教时赶上孩子的父母双双下岗,家教费董永在分文未收。面对同学的好心提醒,他只是淡淡地说:“曾处于困境的人最能理解困境中的人!”

董永在在武警部队宣讲

正因之前的艰苦经历,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研究更加如饥似渴。董永在曾作为武警部队宣讲团专家成员,上高原、下海岛、去边疆,多次受到武警总部的表扬。到军科后,他继续发挥教员的优势,赴各大单位宣讲全军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军事博物馆现场讲授“军史馆里话军魂”系列微课,受到部队官兵广泛好评。

董永在在全军政工网讲课

从天津到北京,从武警指挥学院到军事科学院,60多篇论文,10多部学术著作教材,20多项各类课题,多项成果奖励……

他的桌子上放着从《资本论》中摘抄的一张卡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董永在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授课

回首来时路,董永在说:“千言万语凝结成一个词——‘感恩’。”感恩父亲、感恩好心人、感恩组织、感恩时代……

(编辑:zhaoyahui)
部队考试微信号 部队考试微博号 部队考试社群号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热销书课
公务员
事业单位
金融
军队文职
医疗
公安招警
公选遴选
更多
有报考疑惑?微信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华图退役军人服务平台
ht-tyjrfw

想了解转业安置政策的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