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10:33:34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部队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第七医学中心医工室:忙碌身影背后的坚守和执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登录【军转干】进行查看。
刻在无悔背影里的责任
医工室的一天,是从一声声抑扬顿挫的电话铃声中开始的。工程师们一早整装待发,伴着电话铃声的接连响起,如同一只只辛勤的工蜂,带着工具、带着热情、带着微笑,奔赴临床一线,为医治病患的临床医护人员排忧解难。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有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医疗器械,就是医生这个“砍柴工”手中的“刀”,这把“刀”利不利、快不快,直接关系着能不能快速处理好疾病这根“柴”,能否有效医治好病人。而不能因为“刀”的问题,导致砍错了柴,崩缺了刀,甚至弄伤了手。医工室这门学科所致力解决的,就是在医疗器械运用越来越广泛的时代,为临床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工作带来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46岁的田林怀是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医工室主任,在医疗设备工程师这个行业里,他已经摸爬滚打了近20多个年头,他一直专业从事医疗设备的技术服务和医疗器材的供应保障等工作。
“从2020年疫情暴发开始,我已经记不清自己保障了多少台医疗设备、筹备供应了多少批次应急物资了。”田林怀说,现在自己每天24小时待命,精神紧绷,随时准备着奔赴临床科室为医生们传递最有效的“武器”,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2020年春节,田林怀的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停,他接到医院和临床科室紧急筹备物资的派单任务,传染病医院工作经历的敏感性和近30年的从业经验让田林怀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而这一年的春节,他始终坚守在保障一线。
突发的疫情,田林怀也记不清多久没回家,那段时间他平均每天要去3-4个科室安装调试医疗设备。田林怀说:“我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保障临床疫情防控需求,高效完成紧急维修任务和各类保障需求,为医护安全保驾护航,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那天,田林怀从上午10点一直忙碌到凌晨四点,“楼里各个角落都有各种不同专业设备的工程师在忙碌,大家都自动保持着距离。”晚上7点32分,田林怀和他的“战友”,突然接到科里电话,一位病人病情突然恶化需要尽快使用ECMO维持生命,需要紧急安装调试一台ECMO,为医生的救治赢得时间。晚上8点,田林怀赶到现场的时候,需要安装的ECMO刚进入患者所在的病房。田林怀二话不说按照进入重症病房的防护标准,戴好口罩和护目镜,穿上全套的防护服,带着工具进入了重症病区。
此时,重症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正在全力抢救这名患者,同时,重症病房的ECMO建立小组已对患者进行插管,田林怀就在被抢救的患者旁边完成了这台ECMO的安装调试。患者第一时得到了救治,但田林怀直到凌晨才回家,“在隔离病房安装,担心还是有的,但总不能因为害怕危险就掉头回去呀!”田林怀笑着说。
从疫情暴发到今天,田林怀说:“真记不清安装了多少台ECMO系统,反正是比这几年加在一起都要多。”田林怀介绍说,ECMO的工作原理导致系统要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进行血氧交换,同时还要保持血液的温度,正常情况下12-14天就要更换整套耗材。如果患者本身患有高血脂,甚至出现血栓的情况,那使用时间就会缩短,具体要看使用的情况。“另外,使用ECMO系统,需要有引流、检测、护理一整套专业、高水平的医护团队做支持,每隔1-2个小时就要检查一次。”
医院医疗设备品类众多,每天服务于各种不同患者,设备持续使用导致出现问题的几率就增加了,为了提高保障效率,有些培训、调试和设备检查的问题,我们也常采用线上或视频连线的方式协助解决,毕竟疫情救治时间是最紧迫的。”
田林怀的妻子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保窗口工作人员,疫情暴发后,夫妻俩就把孩子托付给了父母。因疫情防控要求,繁杂工作任务较多,田林怀以办公室为家,忙起来时,连家人的视频电话都顾不上接,等忙完后看手机才知道。“虽然工作很累,但田林怀说一切都值得,因为自已的辛苦能换来更多患者及时救治。”田林怀说。
(编辑:zhaoyahui)
部队考试微信号 | 部队考试微博号 | 部队考试社群号 |
![]() |
![]() |
![]()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
下一篇:一组海报数说岗前集训队的巾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