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10:21:22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部队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文职方阵|探访文职培训队里的“博士天团”,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登录【军转干】进行查看。
又是一个万物勃发的春天。春光中,来自武警部队的数百名新聘文职人员正在警官学院训练基地接受岗前培训。他们中有一个“博士天团”——成员均来自“学位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怀揣报效祖国、强军兴军的坚定信念,加入文职人员方阵。这次,我们撷取几位新聘博士文职人员的故事,带大家感受新时代文职人员文武相济、奋发向上的进取姿态,以及他们笃行不怠、矢志强军的动人情怀。
换羽新飞,蓄力奔向未来
——为了在强军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军队院校需要的地方,她来到这里。
1994年出生的陈秋荷,是“博士天团”里最年轻的一位。从中国科学院毕业时,她没有考虑留在地方高校,坚定地报考了武警警官学院。“我当时就想着如果我的专业可以,就一定要去争取一下,想着一定能行,也就没有给自己留退路。”
加入武警警官学院后,陈秋荷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教学评价。回想这段经历,能够在任务中快速了解和适应军校,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非常有幸能够在刚进入学校时,就能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并肩作战”。面对复杂的教学评价任务,陈秋荷深有体会:“一切都是那么严谨,凡事精益求精,有时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几遍,这些都是我从未想到的。”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陈秋荷坦言:“我还没有教学的经验”,但这也让她拥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做好个人教学工作。对于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军校教员,陈秋荷也在寻找答案。“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到基层去代职,去了解基层,知道基层需要什么,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勇于挑战,赓续红色血脉
——为了那未曾谋面的祖辈先烈,为了传承祖辈投身为国的精神,他来到这里。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苗铁铮,在博士毕业时,毅然选择踏上军队文职人员这条新的征程,成为武警工程大学的讲师。“爷爷为祖国战斗牺牲的一腔热血传承了下来,而我也志愿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谈起个人选择,苗铁铮充满坚定,对他来说,放弃地方高校和高薪企业的邀约,到军校当一名讲师是对父辈意愿的传承。
苗铁铮也将这样的信念带到了培训生活中,担任队内骨干的他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我作为一名党员,迎难而上,主动接受考验并完成任务是义不容辞的。”他真切地感受着军营的火热青春,也严格地要求着自己“不怕苦不怕累,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力争优异成绩!”
苗铁铮认为,博士生涯武装头脑,军营生活磨练意志。勇于挑战的他也将承载着先辈之志,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目标,在军中继续奉献青春,历练升华,奋勇前行!
继往开来,探索人生真谛
——为了在国防强军事业中寻求人生真谛,带着对过往的成长与未来的回忆与思索,他来到这里。
在岗前培训期间,来自武警特警学院的沈新策迎来了自己32岁生日。也许是新的人生年岁让沈新策充满感触,在谈起为何加入文职队伍时,他思绪良多。“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作为事业,一则为往圣继绝学,传道授业解惑,师之道也。二则为万世开太平,投身国防强军事业,实乃吾辈义不容辞之责。”
慷慨激昂之余,沈新策也提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每读党史,我总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他认为党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根本宗旨,为广大民众谋求福祉。正是在回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提问。
而这穿越时空的问答,也使得沈新策在党强军思想的召唤下,加入了文职队伍,投身强军事业。当他奔跑在训练场时,一圈圈跑道也将如同人生在脚下延展,向前再向前,带他探寻人生的真谛。
直面波折,追求心的归属
——为了寻求热爱的事业,为了追求心的归属感,历经波折连续两次与军营擦肩而过,终于,他来到这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年少时期的刘凯对军装以及军营一直充满着向往。在大学期间遗憾错过国防生招考的他将这份热爱放于心底,内化为攀登学术高峰的动力。
博士毕业后,刘凯进入国企成为工程师,为了探寻热爱的事业,他将工作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成果颇丰,七年间,他获得五项发明专利。但他并不满意,“我觉得自己真正的梦想还没找到。”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刘凯偶然间看到了军队文职的招聘公告,“我非常兴奋,这是我可以穿上军装的机会!”但考前的一次意外,眼睛受伤的他,又一次与军营擦肩而过。
直到2021年,刘凯终于如愿成为武警海警学院的讲师,在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进学院时,他的心落定了,“我心有了归属感”。于是在最热爱的地方,他找到了新事业的方向。“我要尽自己所能,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我此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学以致用,扬帆教研蓝海
——为了军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为了将自身在心理学领域扎根多年的科研教学经验应用到“刀刃”上,她来到这里。
“为了报效祖国。”海归博士崔月加入武警后勤学院,以她的实际行动回馈祖国的培养。2008年,一个对中国无比特殊的年份。在这年,崔月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资格,前往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深造。博士毕业回国的她,分别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担任研究员。“我是从一个探索到另一个探索。”在长达七年的跨学科研究教学实践中,崔月对自己所学学科有了新的思考,希望能够将其应用于更具问题导向的领域,于是她抛开之前的“人生标签”,迈向文职“蓝海”。
谈到自己的“回归”,崔月提到了家庭教养对自己的影响。“我的外祖父是军人,祖父是大学教授。” 军人世家与教育世家的优良家风,一直熏陶、孕育和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崔月说:“军校教员岗位对我来说,是这两种情怀的结合。”
面对即将走上的军校三尺讲台,崔月的想法很纯粹:“我的首要任务是切实做好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为主。”她期望用自己的科教经验奉献光热,也期盼能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反哺军校课堂,“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在其中获得的洞察进行教学会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在教授学员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自觉思考。”
无惧变动,携手共辟新局
——为了在特色专业实现学术志趣,为了无愧自我与家庭,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她来到这里。
“人挪活,树挪死。”在武汉生活了12年、地方高校工作10年的郑燃,将这句话送给了跳出舒适圈,即将在武警特警学院开创新局的自己。她曾在武汉大学担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且有多项课题立项经验,在面对教学这个新的考验时,郑燃预想到可能面临的困难——“理论和军队应用实践可能会有脱节”,但她仍然充满信心:“就是再学习嘛!”
成长在军人家庭的她,似乎从不缺少面对挑战的底气。她说自己是听着军医父亲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长大的,而这首歌也成为了郑燃两岁小儿子的“摇篮曲”。提到此事时,郑燃打趣说:“这可真的是刻到骨子里的情怀了。”
家庭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在她做出“进京”决定时,在985高校担任讲师的丈夫也参加了2022年国防大学的文职人员招考。郑燃笑着说:“这就是‘妇唱夫随’吧!”不久的未来,她将与她的丈夫携手同行,在人才强军的道路上共创新局。
聚天下英才而用,汇四海栋梁而任。培训即将结束,“博士天团”也将带着期盼、情怀、责任与担当走上各自的“战位”,予人星火,铸魂筑梦。他们将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成为助推祖国前进的“巨浪”。
(编辑:zhaoyahui)部队考试微信号 | 部队考试微博号 | 部队考试社群号 |
![]() |
![]() |
![]()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