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军转干 > 军政新闻 > 这盛世已如你所愿“断肠英雄”故事有新篇

这盛世已如你所愿“断肠英雄”故事有新篇

2022-05-26 10:35:03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部队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这盛世已如你所愿“断肠英雄”故事有新篇,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登录【军转干】进行查看。

部队考试资料领取

编者按:如果不是偶然的发现,或许这个故事永远不会为人所知晓,而那一小队红军战士,也会如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一样,默默埋藏于历史的烟尘之中。然而,正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他们,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以自己的行动,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播撒着革命的火种,践行着“人民利益高于天”的信念,“断肠英雄”陈树湘是如此,下面这个“六张纸币半筐红薯”故事中的无名战士也是如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王杨 张必闻 邓尧 成文杰 周世琦 永州报道

88年前的1934年的3月,29岁的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从一名参加武装起义的战士,成长为掩护保卫全军的铁血后卫师师长,他仅用了7年时间。

8个月后,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打响,陈树湘带领红三十四师肩负起“阻止尾追之敌”的重大任务,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成功渡江后,因敌重兵阻隔失去过江机会,率余部转战湘南到了道县,并留下来“六张纸币半筐红薯”的感人故事。

▲ 当年红军留下的六张纸币。

很多年过去了,这6张见证了红军严明纪律作风和爱民情怀的纸币,如今正静静地躺在陈树湘烈士纪念馆,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那个不凡年代的过往,激励着何家后人和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断肠牺牲的师长和他的部队

时钟,拨回到88年前。

那一年的11月下旬,湘江战役打响。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激战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牺牲,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因电台被炸失去了跟党中央的联系,还因信息不畅陷入敌人的重围。此时的湘江早已被敌完全封锁无法过江,面对严峻形势,陈树湘执行之前的备选方案退回湘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命令,率部突围。在激烈战斗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受重伤。他用绑腿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

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命令师参谋长王光道率大部队突围,自己和两名警卫员、一名枪械师留下掩护。经过激战,大部突出重围,陈树湘则因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树湘丝毫不为所动,坚决不向敌人投降,敌人无奈,只好押解陈树湘,向上级邀功请赏。1934年12月18日,押送队伍在行至道县蚣坝石马神村麒麟庙前中途休息时,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也正是在陈树湘被俘的时候,一队10余名突围出来的红三十四师战士,准备由道县四马桥经州子山村往社头(今四马桥镇社头村)方向转移,在天寒地冻中来到了州子山村。

六张纸币与半筐红薯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

战士们个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饥寒交迫中的他们早已疲惫不堪。而对他们穷追不舍的保安团早已严令各村禁止收容、帮助红军,否则便按通共杀头。

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头戴八角帽、上佩红五星的他们,来到了州子山村村民何庆昌的家,希望从他家买点吃的,好恢复些体力继续前行。

何庆昌和妻子杨开娥知道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善良的他们不忍心看着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忍饥挨饿,便顶着被发现杀头的危险,偷偷地将家中仅有的大半筐红薯拿了出来。

当红军战士询问这些红薯需要多少钱时,夫妇俩说:“你们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吃几个红薯不要钱。”但是战士们执意坚决要给,二人拗不过只好收下那六张纸币。因为担心被敌人发现,他们把纸币塞在了墙缝里。

▲ 发现六张纸币的旧砖房遗址。

80多年后,年迈的何俊全对自己5岁时见到的那支队伍仍然记忆深刻。他仍然记得,红军烧了几捆稻草来烤那半筐红薯,因为过于饥饿,有些红薯甚至没烤熟就被连皮带芯吃掉了。

当天晚上,红军战士们被安置在何庆昌家的地窖里休息。第二天,为了不连累何庆昌一家,他们天刚蒙蒙亮就匆匆离开上路了。没有人知道那一队红军去了哪里。到底是追上了大部队历尽艰辛走完长征路,还是落入敌人的包围而壮烈牺牲,已经难以得知。

后人透过那六张纸币和何家人的讲述能够知道的是,虽然只有十几个人,虽然已经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虽然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虽然身陷重围生存的希望渺茫,但是他们仍然保持了高度的纪律性,仍然做到了对群众秋毫无犯、不白吃群众一粥一薯。

潇水苍苍,白露为霜,一队老兵就这样消失在战场,深埋于历史的烟尘中。

红军精神生根发芽

不过,他们并未真的消失。

虽然只是短暂的停留,他们却将精神长留在了这户人家,长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走后的州子山村,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见证了红军精神的力量。

红军的影响早已在这个家庭生根发芽。

新中国成立后,杨开娥成为第一批妇女干部,1952年还当选为湖南省妇女模范军属代表。

“不白吃老百姓一个红薯,这样的军队,靠得住!”红军军纪严明爱民的革命作风,一直影响着杨开娥及其家人。1951年,杨开娥响应党的号召,将儿子何俊全送到部队,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的和平建设,直到1957年复员退伍。

(编辑:zhaoyahui)
部队考试微信号 部队考试微博号 部队考试社群号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热销书课
公务员
事业单位
金融
军队文职
医疗
公安招警
公选遴选
更多
有报考疑惑?微信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华图退役军人服务平台
ht-tyjrfw

想了解转业安置政策的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