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考试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军转干 > 军政新闻 > 中部战区聚焦使命任务打造人才强军方阵

中部战区聚焦使命任务打造人才强军方阵

2022-10-12 10:17:32 军队人才网 https://jzg.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部队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中部战区聚焦使命任务打造人才强军方阵,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各地微信交流群,更多相关考试内容请登录【军转干】进行查看。

部队考试资料领取

中部战区聚焦使命任务

打造人才强军方阵

■李迎新  王 涛

女中校刘大明刚刚得知一个好消息——

作为中部战区某直属单位高级工程师,近日,由她牵头负责的某保障系统升级方案,顺利通过了军委相关部门审批。

这意味着,这个历时一年多攻关的项目,终于可以展开实际建设。战区的联合作战指挥保障能力,也将迎来一次新的跃升。

强军兴军,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刘大明从军种部队的业务岗位起步,成长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保障要素不可或缺的技术专家,今年成功获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刘大明的成长经历,是近年来战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其技术转型和能力升级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战区这些年持续加强联合作战人才工程建设。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体系进入“新体制时间”,开启了主战事业的崭新篇章。

战区为人才成长铺路,人才推动战区发展。着眼战区建设发展, 中部战区党委把“选准配强各级干部骨干”作为开局的重点工程——聚焦政治品质和打仗能力,确立以思想素质、专业能力为重点的选调标准体系。一批批能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陆续走向“台前”。

2016年6月,高级工程师袁伟从火箭军某部选调到战区。几年时间里,各级想方设法为其发挥作用搭建舞台。袁伟很快融入战区建设氛围、跟上战区建设节奏,先后到多家军地科研机构调研学习,潜心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仿真推演等系统的建设应用,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有效验证。2019年到2021年,袁伟带领团队连续3年在全军专业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树起主战“风向标”,牵引人才建设步入“快车道”。随着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全面实施,中部战区坚持以战领建——根据作战牵引、分域突破的思路,制订联合作战人才细化落地办法,推进人才培养深度嵌入指挥链,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质增速。

作为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处长,李永慧曾经一直在步兵师团机关和军区机关工作。成为送学对象后,李永慧来到国防大学,攻读战略学博士学位。毕业回到战区后,李永慧开始深入钻研联合作战指挥相关领域知识。他参与了多部军事理论著作编写工作,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参与战区重大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干部到联合参谋人才的“华丽转身”。2020年,李永慧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到战区工作后,李永慧等一批参谋军官在机关统一组织下,利用战区主战的职能优势、联演联训的平台优势和军种联合的资源优势,立足联指席位常态训练、融入任务部队跟进训练、结合重大任务强化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不断发现和补齐自身短板,能力素质也明显提高。”李永慧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7年以来,着眼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整体提升,中部战区针对机关和直属单位特点,探索建立跟训跟学制度——结合年度训练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分批组织指挥人员、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部队、院校、科研机构跟训见学,熟悉各军种作战指挥流程和部队训练规律特点,充分掌握军事科技发展动向和军队建设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一批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也在充分发挥着“酵母”作用、辐射作用,通过开展业务带教等方式,推动人才队伍能力整体提升。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副局长刘建瑜介绍:“通过6年多的实践,在战区直属单位中,多个以博士生为‘龙头’、硕士生为骨干的专业技术群体,已经成为支撑联合作战指挥信息保障的中坚力量。”

“战区主战,核心和灵魂在于‘战’;如何‘战’,能力素质是关键!”中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局局长魏建峰表示。结合部队当前实际,下一阶段,中部战区将持续做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下篇文章”,通过实在管用的方法措施,树起选人、用人、育人的政治导向、能力导向和标准导向,进一步引导大家把心思精力转向谋战研战、练战备战,推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不断提升。

(编辑:zhaoyahui)
部队考试微信号 部队考试微博号 部队考试社群号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热销书课
公务员
事业单位
金融
军队文职
医疗
公安招警
公选遴选
更多
有报考疑惑?微信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华图退役军人服务平台
ht-tyjrfw

想了解转业安置政策的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

-->